律师一般是怎么收费的?

路路发 2023-04-25 03:42 编辑:admin 269阅读

律师一般是怎么收费的?

在某种程度上,律师和剪头发的Tony老师还是有那么点相似的,都是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服务为客户解决问题,剪发现在在市场上价格差距都挺大的,更何况是律师。那么律师收费,取决于很多因素,律师自身的水平和业务量、要求解决的问题难度、以及找律师的时机。你可以通过我转载的一篇文章看看律师是怎么收费的。(已授权转载)

聘请律师的“最佳”时机!

本文作者:余本军 胡瑞瑞

常有网友调侃:律师收费贵贵贵!你可能只是错过了聘请律师的最佳时机!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我们不妨来算笔账看看律师费性价比何时最高?

一、聘请律师的时间

1亿的投资借款项目(财产类案件),诉讼解决纠纷的费用?

参考答案——176.48万(至少)。

据《民事诉讼法》第118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一)诉讼费用

1、案件受理费

案件受理费:54.18万元。

2、申请费

申请费依据具体的案件需要➕计。

3、其他诉讼费用主要包括:

(1)勘验费、鉴定费、公告费、翻译费。

(2)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在人民法院决定开庭日期出庭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费。

(3)采用诉讼保全措施的申请费和实际支出的费用。

(4)执行判决、裁定或者调解协议所实际支出的费用。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其他诉讼费用

其他诉讼费用依据具体的案件需要➕计。

(二)诉讼律师费

依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律师收费标准如下:

以最低比例标准计算律师费:122.3万元。

综上:如风险已然发生,事后委托人至少将会投入54.18+122.3=176.48万元的止损或追讨成本。

且上诉计费尚不加计申请费、其他诉讼费及二审费用。如采用仲裁来解决,通常收费远高于诉讼。

关键这176.48万元的支出并能保证案子一定胜诉,即使胜诉又不一定能成功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前院长肖扬也曾承认:我国法院的执行难问题几乎是无药可治的“慢性病”。

——事前成本:20万(至多)

1亿的投资借款项目,事前如匹配律师服务则会投入多少成本呢?

理论上,仅需支付律师费,按照国际水准即标的物的0.4%,即40万。在中国却通常不会超过20万,而包含的律师服务内容却不打折扣:

——事前与事后成本比较

事前与事后的比较,其实就是:20万 VS 176.48万。个中高低立显。律师费到底什么时候便宜得窥一斑。

二、律师的价值

美国“顶尖的终审律师,司法界的圣犹大”亚伦•德萧维奇在其书《最好的辩护》中讲到:律师这个行业跟维护正义什么的其实都没啥关系。如果法律是一个国家运行的规则基础,那么律师的作用就是保证所有人在这个规则下不会因为旁枝末节吃亏,规则下人人平等。

简单说来律师真正的价值即避免委托人吃亏。如有人还是会觉得事前20万律师费贵。那只能说明你看见的只是“冰山一角”。

“凶兽难害慎马”!有人会说律师参与,风险仍无法完全避免,但是我们想说事前律师不参与,那么风险很可能就是灾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你不是律师费最贵时入手律师服务的那位!

特别声明:

本文及其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视为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或建议。如您需要法律意见或专业分析,欢迎联系我们。

未经本所授权,不得转载本文任何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的任何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沟通,并于转载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因为不会做选择,你吃的亏还不够多吗?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读懂今天的文章,可以说你基本就掌握了选择的精髓。

要知道,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这项能力的背后,是需要一些知识和思考作为支撑,绝对不是随意抓阄这么简单。

我们不刻意夸大选择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无视选择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要学会选择。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我相信没有人会愿意用这一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持续下注;想要活得明白活得高效,你就得明白哪条路对你而言是正确的,哪条路对你而言是注定错误的。

一、不会选择,因为不懂三种成本

不久前,工作室收到了一封长长的反馈信。

“晓璃老师,您好。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去年找过您的那位纠结到不行的女孩小梦(化名),当时我还为要不要考研的问题伤透了脑筋,您教给了我一些方法让我很受用......”

嗯,小梦,想起来了,那是一位声音甜美长着一双小鹿般眼睛的女孩儿。

去年的此时,小梦面临着人生一项重要的选择,那就是,要不要考研?

我接触过很多悔誉在选择方面难以做决策的咨询者,慢慢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在很多五花八门的选择面前,人们往往很难做出决策,是因为不明白背后的三种成本。

这三种成本概念出自微观经济学,别怕,按照我一贯的风格,我会尽可能把这三个概念讲的通俗易懂,重要的是,你需要慢慢领会这三种成本和我们的决策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以及,我们该如何做好人生中重要的决策?

如果用三句话表达我下面将要阐述的内容,我想会是――

1、受制于沉没成本,你看不清前面的陷阱扑通跌落;

2、不明白边际成本,你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却找不到真正的出口;

3、不了解机会成本,你总在原地踏步无法突破。

为了方便说明,我将小梦的案例做了些文学加工及处理放到文中呈现,旨在运用这三种成本概念及思维做具体的阐述。

由于咨询师的职业要求,我不会透露关于小梦的一切真实信息,也希望各位读者朋友阅读此文时,重点关注选择背后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二、为何深陷痛苦无法自拔?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通俗说来,就是你对过去的投入,但是这种投入对未来并不能产生正面的影响。

举例来说,一个女孩恋爱时遇到了渣男,如果她不果断放手,只会越陷越深,并且这段经历很有可能成为她内心永远的伤疤,对她未来的婚姻及幸福并没有任何帮助。

经验告诉我,如果一个人陷入了所谓“两难抉择”,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需要挖掘。

小梦本科学的是中文系,我问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说你想要考研,有想好专业了吗?是继续攻读本专业还是换一个其他专业呢?”

不出我所料,小梦在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头绪。

经过了解得知,原来小梦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在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选择了中文系;念了中文系之后的小梦才发现,自己似乎对中文也不感兴趣,反而迷上了画画,并想办法混进了美术系的画室里学习。

到了毕业时的小梦突然慌了,一樱毁方面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她打心里不想找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不找相关工作又似乎亏了,仿佛这几年的投入打了水漂一样。

她没办法进行选择,于是考研成为她暂时逃避选择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而关于考研专业的选择,小梦依然没有头绪。

瞧啊,看起来你是逃避了一个选择,但后面依然会有更多的选择在等着你。

沉没成本最大的经济学含义是,一旦你确定它沉没了,就不能作为决策的参考变量,换句话说,你过去的投入,和你未来的决策并没有关系。

比如,小梦不能因为自己本科学的是中文系,在职业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依然迷迷瞪瞪考个中文系的研究生,这样做只会让她未来陷入更深的纠结和痛苦。

三、选哪条路最有利于个人成长?边际成本!

所谓的边际成本,就是你每多获得一份回报需要付出的投入。

比如一个毕业生每月收入6000元,平均每个工作日的薪酬脊前备大约200元,如果TA这个月想要多赚1000元,就需要加5天的班。

这5天加班的投入,就是获得这多出的1000元所需要投入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在我们职场及个人发展上最经典的一个应用就是,想要获得快速的个人成长或者早日实现财富自由,你就需要挖掘那些边际成本足够低的路径。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来说,一个职场新人由于业务不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一项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新人慢慢成熟,成长为一名业务能手,那么他完成之前同样一份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会大大减少。

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获得报酬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这才是正常的成长路径。

对于小梦而言,她可以选择做公众号编辑,这个职业完全匹配她的专业,问题在于,刚开始她可以通过提高做事的熟练度(例如排版编辑等)达到边际成本递减的效果,但再往后,如果她缺乏对文字的热爱与信念,无法形成用户思维,则很难成长为具备核心竞争力(例如文案能力)的编辑,那么她的市场价值最终只能停留在初级水平,无法真正得以提升。

反过来,如果小梦真的喜欢画画,即便现在找不到相关的工作,那么可以找份能做好的工作谋生即可,同时把这个爱好坚持下去,直到绘画技艺娴熟,最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画风和特点,再去链接更多的资源(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绘画课程等),这样一来,她就能连接更多的人,从而同样的投入获得多倍的回报,最终达到事业的爆发。

而这种思维,就是今天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那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思维。

比如某大咖录制了一期课程,他是可以放到相关平台上进行售卖的,那么这位大咖的成本就是最初录制课程的投入,假如他卖到1000份就能保本,那么他后面每多卖一份,投入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财富秘诀。

如果按照后面的规划,则小梦就没有必要考取中文系的研究生了;如果以后考研,条件允许的话,报考美术方面的研究生对她今后的财富之路更有帮助。

因此,你现在所做的每件事情,是否沿着边际成本降低的方向进行,将会决定你未来的回报和价值。

四、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你选择了某一个机会,从而放弃了其他机会给你带来的最高价值。

在选择中,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是因为脑海中有一个固化的思维模式,那就是: 如果我去做这件事,会损失什么呢?

在这种思维下,我们会不知不觉夸大可能的损失和风险,让我们看不见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一开始小梦就是这样的思维,她明知道自己喜欢画画,但她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今天选择主攻画画放弃了中文方向的职业道路,我会损失什么呢?”

她越想越害怕,她想到了潦倒的梵高,似乎看见了自己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模样。

想要突破这种思维模式,就需要用机会成本的思维去攻破它。

机会成本的思维是: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我又会损失什么呢?

瞧,它和我们之前的固定思维模式正好反过来了。

如果一个人懂得了机会成本,TA就不会过于计较眼前的得失,比如面对一份高薪工作要不要辞去现在的工作时,太多的人是这样考虑的:“如果我继续坚持这份工作,我岂不是会损失唾手可得的高薪吗?”

越这么想,这个人就越想跳槽,然而问题是,跳槽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如果我们切换成机会成本思维考虑,问题就变成了“如果我不继续这份工作,我会损失什么呢?嗯,我会损失明年的晋升机会,我会损失友善的领导和同事,我还可能会与明年的一个新项目失之交臂。”

这样一想,你会觉得跳槽是短视行为,不太容易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小梦给了我一个异常肯定的回答,那就是: “如果我不去学画画,我这辈子一定会后悔终生的!”

还有什么比这个损失更重大的呢?

在邮件的最后,小梦写道:“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选择困难户,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由于自己不明白这三种成本导致。我回去按照您的方法不断练习,也恶补了相关知识,这一年来我的变化很大,终于敢做决策了,也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如今我在一家画室做助教,未来的路也渐渐有了轮廓。是的,正如您说的那样,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天这篇文章提及的三种成本及决策思路吧。

1、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了的、和未来决策无关的成本,反正已经沉没了,因此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要被它所牵绊;

2、边际成本是指每获得一份增量报酬时投入的成本,因此在衡量一份选择好坏的时候,记住,选择那个边际成本递减的选项;

3、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一份选择后损失的其他选择的最大价值,因此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不妨用“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我最大的损失是什么”进行最后的考量。

当然,运用这三种成本知识养成决策思维并非一日之功,因为它对抗的恰恰是我们头脑的惯性思维,非下一番功夫刻意练习不可。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2017年新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三个月销量破五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