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路路发 2023-04-02 17:32 编辑:admin 263阅读

一、研究生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一)收益成本

收益成本即是学生因为投资于研究生教育而放弃的其他方面的收益,主要包括投资收益和工资收益。

1.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指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如果用宽段斗于其他投资手段而获得的收益。如果把学费投资到股票、基金、银行存款等各种行业获得的收益都构成学生的机会成本。以一般自费研究生三年学费3.5万元为例,虽然投资于各种行业收益不一且三年内3.5万元左右的资本投资可能获取不到多大的经济收益,如最稳定的银行存款利息大概只有一千多元,但这也是因为读研而放弃的个人机会成本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这部分的机会成本过小,因此很多人选择读研。

2.工资收益。工资收益是指学生如果不读研,直接就业在这三年里获得的工资收入。据有关报道的数据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签约月薪为2000元左右,随着经验、资历、业绩的增加,工资会逐步上涨。按此估算,除了三年的生活必需品消费约20000元,这三年的收益大约为50000元。这项收益也构成应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时的机会成本。

由此可见,一名本科毕业生如果直接攻读三年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成本至少也要五六万元。对于一些紧俏专业和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本科毕业直接工作收益较高,即直接读研的机会成本比其他学生更高。对于国内普通家庭来说,子女读研的教育投资成本还是挺高的。除了能计算的、会计意义上的机会成本外,研究生还面临着其他隐性的,难以用数字衡量教育机会成本。

(二)时间成本

应届毕业生读研的时慎磨间正是人生最关键的黄金时期,选择读研的毕业生都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又有创新精神和灵活思维,以及年轻人特燃氏有的勇气和活力,在这一阶段,如果能获得较好的机会,那么很可能就是他们辉煌事业的起步。然而,选择读研的话,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学校,交际圈很小,学业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社交十分有限,这很可能使他们丧失许多重要的机遇。对于学有成就的同学来说,这三年的寒窗苦读是值得的,不过对于那些对从事科学研究没有兴趣,仅仅是不愿面对就业压力而读研的学生来说,那三年的时间几乎被浪费了。有的学生如不能按期毕业则要推迟毕业时间,推的时间越长,其时间成本也越大。一寸光阴一寸金,浪费了三年大好时光,对于青年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这一部分的机会成本不容小觑。

成本是刻苦学习,时间,金钱,甚至另一半,得到的或许只是个工作。

就是你可能放弃了可以用这3年发财立业的机会

如下面某个同胞答的,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包括你为了考研而放弃的工作机会,衡陆以及咐前顷你的工作机会可以为你带悔返来的财富!

二、机会成本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作为决策组成部分,机会成本是管理者进行决策时的必备资料,对作出正确央策具有重要意尘逗义。但由于机会成本址一种假计成本,一般是在较理想状态下作出的估计, 实际操作起来,很可能与原先的估计大相径庭。“在机会成本理论的分析和应用中产生混乱的最主要根源, 是试图将理想化的市场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扩大到非市场条件下决策者下定义的规则或标准。”所以,在 决策分析中,一方面努力使机会成本建立在更加准确的计量基础上,尽量避免主观随意性,同时,应对机 会成本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 在权益性筹资过程中的机会成本主要表现为资本成本率。即筹资的资本成本率越高,筹资的机会成本 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资本成本率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结果,是企业为取得是 使用资本付出的代价,包括付给资本提供者的报酬和筹措森兄基资本过程中所发生地各种费用。 在非权益性筹资过程中,机会成本主要表现为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商业信用主要是由于延期交货或延 期付款形成的直接信用,它属于一种自然筹资。但销货方不提供现金折扣,或销货方提供现金折扣,购货方享受了现金折扣时,购货不存在商业信用成本。只有当销货方提供了现金折扣,而购货方将放弃享受时, 商业信用成本才会存在。也就是说,商业信用成本实际上是购货方放弃现金折扣而产生的机会成本。该不该放弃或享受现金折扣是商业信用筹资中机会成本原理运用的此谨具体体现。

三、什么是机会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既实的一种成本。它是指1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

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曾用热狗公司的事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未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另外其它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达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它获利更大的机会。对于此事,经济学家这样理解:如果用他们的实际盈利22000美元减去他们失去的45000美元的机会收益,那他们实际上是亏损的,亏损额是45000-22000=23000美元。虽然实际上他们是盈利了。

那么如何理解上述这种现象呢?

我们设想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投入热狗工作P所得的收益仍然是22000美元,而(以相同的劳动)投入某种工作Q所得的收益也是45000美元。那么按照人们所理解的机会成本概念,他们投入工作P的机会成本是工作Q的收益即45000美元,同样,投入工作Q的机会成本是工作P的收益即22000美元。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

但是实际上,由于任何一个单位的投资(无论是劳动投资还是资金投资)都具有专注性,因此不能设想投资获得二注收入(所谓“二注”即是指同时分为2个或多个方面的注入,如1个单位投资额分为2个注入方面,这是不可能的。1个单位的投资额只能在同一时间专注于某个行业的某一点上,这即是“投资专注”性)。通俗地说,1笔投资不能同时被假设为获得2笔(或2笔以上)投资的收益。所以在计算机会成本时我们不能用1笔投资的二注收入来叠加,也不能用它的二注成本耗费来叠加。比如我们不能算他们在从事热狗工作的过程中又再想同时获得工作Q的收益,以致如果不能获得这个收益就认为产生了机会成本。如果他们真能获得这样的二注收益,那么他们应该获得22000+45000美元的二注收入,而不单止22000或45000美元。

但以上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似乎具有这种投资与收益的二注性,因为它想在获得当前的工作P之收益的同时,又想要获得工作Q的收益,当不能获得工作Q的收益时,就被认为是亏损的。特别是当已经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还想得到较低收益的情况。比如当从事工作Q已经获得比工作P更多的收益时,还想到失去了工作P的更少收益,这样的话,所理解的机会成本就不对了。

实际上机会成本应该是这样:工作P对于工作Q来说具有机会成本,但工作Q对于工作P来说就已经没有机会成本了,因为工作P的收益比工作Q小。因此所谓机会成本实际上只是“相对机会成本”而没有绝对机会成本。当一个人正在从事的工作收益比较低时,相对于你所能从事的更高收益的工作来说,就产生了机会成本。比如一个人能够做经理和教师,而经理工作的收入显然要比教师的收入大,因此当你从事教师工作时,相对于经理工作来说你就存在着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从事经理工作会使你失去教师工作的更低收入,从而产生一个机会成本。收入大的工作相对于收入小的工作来说,是没有机会成本的,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使你更好的收入。在此所谓“机会”实际上就是寻求更大利益的机会,既然获得了更大利益,那么因失去机会所导致的利益丧失也就相对没有了。

那么,由于从事工作P比从事工作Q所获得的收入较小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其机会成本量是工作Q的收入减去工作P的收入,即45000-22000=23000美元。他们因此亏损了23000美元。如果他们的工作P的收入渐渐提高,从22000达到40000,则他们所失去的机会成本只是45000-40000=5000美元。如果他们的工作P的收入再提高到与工作Q相等的45000,则他们的工作P与工作Q对比就只有等于零的机会成本了,即45000-45000=0。如果工作P的收入再提高到比如50000,则他们从事工作P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工作Q来说就是45000-50000=-5000美元,机会成本为负数。机会成本为负数表明什么呢?表明他们工作P相对于工作Q来说已经非但没有机会成本,而是还大大“抵值”呢!由于成本作为一种代价耗费是总是趋向于最小化的,因此从事一项工作,它的机会成本越小越好,它的最小值自然要包括0值以下的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