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均不变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路路发 2023-04-30 21:37 编辑:admin 286阅读

为什么平均不变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因为固定成本在规模的分摊下,平均固定成本的减少。而平均变动成本不变,所以平均成本减少。

比如5万的设备,生产一件产品工资与原材料1元。

那么规模为1时,平均成本5万零1元。

----------2------------2.5万零1元。

----------5------------1万零1元。

所以随着生产产品数量越多,平均不变成本越少。

举例说明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其局限性

举例:

1、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2、假定葡萄牙和英国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即布和酒,投入的资源为劳动。生产1单位布,葡萄牙需要投入4小时的劳动,而英国需要投入6小时,在布的生产上,葡萄牙具有绝对优势。生产1单位的酒,葡萄牙需要2小时,而英国需要12小时,在生产酒的方面,葡萄牙也具有绝对优势。

也就是说,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葡萄牙都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都处于劣势。但是,葡萄牙在两优之中可以找到最优,是其比较优势;英国在两劣之中,也可以找到次劣,是其比较优势。

局限性:

1、在贸易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可以实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一个国家完全生产布,另一个国家完全生产酒。然而,在现实世界,实现完全专业化生产是需要条件的,只有在机会成本不变或者机会成本递减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2、只是从供应的方面分析贸易能使双方获闹氏利。葡萄牙生产酒,供应酒;英国生产布,供应布。然而竖陆,在市场经济中,供应和需要如同剪刀的余弯顷两半,一方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存在。在分析贸易获利中,需要将供应和需求结合起来。

3、分析贸易使双方都能获利是将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的,但是他没有进一步分析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和就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现实的贸易中,有的集团会获利,有的集团的利益是会受到损害的。

4、假定在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因此决定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也就只是劳动生产率。而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劳动生产率之所以存在着差异,其原因在于技术的不同,事实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还有其他因素。在这一方面受到理论的限制,李嘉图没有进一步分析。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弥补了李嘉图理论的不足,使得国际贸易在理论和分析的方法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扩展资料: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严格的理论前提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面临挑战

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

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

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理论依据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

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扮敏优势可以表述举例:

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局限性:

比较厅誉枝优势也存在较大的不足。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

李嘉图提出了几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一是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二是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

三是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四是没有运输费用;五是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

该理论的一条重要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虚铅的专业化生产。现实中,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多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代的产品。

扩展资料: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进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世界的主要生产方式,促进世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形成国际分工而言,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带有非历史、超国家和超阶级的观点,美化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形成的实际。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分工,通过国际贸易,实行优势互补,促进相互发展的“合理内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就是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举例说明:

假定葡萄牙和英国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即布和酒,投入的资源为劳动。生产1单位布,葡萄牙需要投入4小时的劳动,而英国需要投入6小时,在布的生产上,葡萄牙具有绝对优势。生产1单位的酒,葡萄牙需要2小时,而英国需要12小时,在生产酒的方面,葡萄牙也具有绝对优势。也就是说,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葡萄牙都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都处于劣势。但是,葡萄牙在两优之中可以找到最优,是其比较优势;英国在两劣之中,也可以找到次劣,是其比较优势。

首先,从葡萄牙方面来看,在生产布的方面,葡萄牙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1.5倍。在生产酒的方面,葡萄牙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6倍。1.5和6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简瞎劳动生产率的比率。6大于1.5,也就是说,在生产布和酒这两种产品方面,葡萄牙和英国劳动生产率的比率,酒比布的比率要高一些,可见,葡萄牙在生产酒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其次,从英国方面来看,生产1单位布需要6小时,而葡萄牙只需要4小时,他们劳动生产率的比率为州游2/3。这就是说,英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只有葡萄牙的2/3。在生产酒的方面,英国生产1单位酒需要12小时,而葡萄牙则只需要2小时,其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是1/6,英国生产酒的劳动生产率是葡萄牙的1/6。2/3和1/6,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2/3大于1/6,也就是说,在生产布和酒这两种产品方面,英国和葡萄牙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拦迹空,布比酒的比率要高一些,可见,英国在生产布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 李嘉图认为,在贸易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可以实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一个国家完全生产布,另一个国家完全生产酒。然而,在现实世界,实现完全专业化生产是需要条件的,只有在机会成本不变或者机会成本递减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第二, 李嘉图只是从供应的方面分析贸易能使双方获利。葡萄牙生产酒,供应酒;英国生产布,供应布。然而,在市场经济中,供应和需要如同剪刀的两半,一方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存在。在分析贸易获利中,需要将供应和需求结合起来。

第三, 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分析贸易使双方都能获利是将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的,但是他没有进一步分析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和就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现实的贸易中,有的集团会获利,有的集团的利益是会受到损害的。

第四, 李嘉图假定在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因此决定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也就只是劳动生产率。而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劳动生产率之所以存在着差异,其原因在于技术的不同,事实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还有其他因素。在这一方面受到理论的限制,李嘉图没有进一步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弥补了李嘉图理论的不足,使得国际贸易在理论和分析的方法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比较蠢厅优势理论:带简隐体现相对成本的差别咐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