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出版情况?

路路发 2023-09-24 03:11 编辑:admin 300阅读

一、淳化阁帖出版情况?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睢阳袁氏本、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然以上海图书馆藏明袁枢、袁赋诚父子递藏本,又称《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为最佳,2017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部珍藏版。

二、淳化阁帖与大观帖的区别?

一,时间不同。淳化阁帖在前,北宋淳化三年,即公元992年摹刻。大观帖于大观三年,即公元1109年摹刻。

二,质量不同。大观帖水平高于淳化阁帖。

因为淳化阁帖年久,板已破裂,不能复拓,还有摹勒失真等原因,因而才重新摹勒携刻大观帖。

三、大观帖和淳化阁帖的区别?

《大观帖》是中国北宋官刻丛帖。刻帖工作由深懂书法的老司机徽宗赵佶亲自倡议,由龙大渊主持,由当朝著名书法家、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的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故称为《大观帖》。

该帖集中了北宋时期所存有的最好的帖学资源。由于选帖精湛,刻工精良,历来被称为学习晋唐行草书的最佳宝库,是”古代刻帖第一精品“。

背景

宋代开始有了真正的刻帖。现存最早的刻帖,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皇帝赵匡义命翰林侍书王著摹刻的《淳化阁帖》(简称《阁帖》)。该帖共十卷,收入法书400余件,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但是,由于尚在初创阶段,《阁帖》的摹刻技艺还不够十分精良,颇有失真之处。在编辑方面也存在着不少学术性错误。前人多将这些错误归咎于王著,但据启功先生考证,南唐后主李煜曾用“响拓”法集摹历代法书,成“仿书”十卷。此即《阁帖》底本,王著照本上石。如果此情属实,则王著实不能负其错误之责,但王著学问欠佳、对帖研究不够也是事实。更令人遗憾的是,《阁帖》刻在枣木板上,不能耐久。历经百年,至宋徽宗时已皴裂,不能再拓(一说是遭火焚毁)。

因此,宋徽宗遂有修订重刊《阁帖》的想法。

刻帖

宋大观初年,徽宗赵佶因太宗时所刻《淳化阁帖》年久板已皴裂,不能复拓,兼以原帖标题多误,有的摹勒失真,诏出墨迹更定汇次,命蔡京书签及卷首尾题记,重为摹勒镌刻。

帖刻于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称为《大观帖》,又因与《秘阁续帖》、《孙过庭书谱》、《贞观十七帖》同刻于内府太清楼,石刻置太清楼下,所以又共称为《太清楼帖》,或《大观太清楼帖》。

《大观帖》系据宋内府所藏墨迹钧摹,当时正值北宋经济繁荣时期,百工技艺均极纯熟,徽宗本人又精通书画,对刻手要求十分严格,改正了《淳化阁帖》不少谬误,且摹勒谨严,镌刻精工,故为世所重,论者以为超过《淳化阁帖》

评价

《大观帖》虽然在内容上与《淳化阁帖》相同,但在编排上改正了阁帖的错误,如《淳化》第二卷中张芝《知汝殊愁》帖有一个草书“”字被误认为“不可” 2字,《大观》把它合拢了。

大观帖的帖板比阁帖稍高,每行多一至三字,故行款也不尽相同。在摹刻上更比阁帖精细准确得多,笔画沉着丰腴,使转纵横都能体现用笔之妙,因而获得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古代刻帖第一精品“。

古人评语:

“《淳化》为祖,《大观》尤妙”——北宋·刘次庄

“此正国朝盛时,典章文物灿然备具,百工技艺咸精,其视淳化草创之始,自然不同。“——南宋·曾宏父

“金石之工,较《淳化阁帖》更胜。”——明·董其昌

四、淳化阁帖与十七帖哪个早?

十七帖是王羲之和友人通信的汇集成帖,历来被视为学习草书必须学习的经典法帖。淳化阁帖是宋代搜集历来书法名家的经典优秀作品汇刻而成,其中也包括了十七帖的部分内容,也有十七帖没有的一部分王羲之行书草书佳作,学习时可以两者相互借鉴,促进书艺提高。

五、淳化阁帖和大观帖哪个好?

大观帖更有意义

《大观帖》是中国北宋官刻丛帖。刻帖工作由深懂书法的老司机徽宗赵佶亲自倡议,由龙大渊主持,由当朝著名书法家、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的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故称为《大观帖》。

该帖集中了北宋时期所存有的最好的帖学资源。由于选帖精湛,刻工精良,历来被称为学习晋唐行草书的最佳宝库,是”古代刻帖第一精品“。

六、求王羲之淳化阁帖+译文?

原文:

适得书。知足下问。吾欲中泠。甚愦愦。向宅上静佳眠。都不知足下来门。甚无意。恨不暂面。王羲之。知欲东。先期共至谢吴处。云何欲行。想忘耳。过此如命。差凉。君可不。今日寔顾不。迟面。力知问。王羲之。比奉对。对兄以释。

岂一。汝不可言。未知集聚日。但有慨叹。各慎护。前与嫂试求屏风。遂不得兹为也。奄至此祸。情愿不遂。缅然永绝。痛之深至。情不能已。况汝岂可胜任。奈何。奈何。无由叙哀。悲酸。

日月如驰。嫂弃背再周。去月穆松大祥。奉瞻廓然。永惟悲摧。情如切割。汝亦增慕。省疏酸感。兄灵柩垂至。永惟崩慕。痛贯心膂。痛当奈何计。慈颜幽翳垂卅年。而吾勿勿。不知堪临。始终不发言。哽绝。当复奈何。吾顷至勿勿。比加下。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伏想嫂安和。自下悉佳。松上下至。乖隔十八年。复得一集。且悲且慰。何物喻。嫂疾至笃。忧怀甚深。穆松难为情地。自慰。犹小差。然故勿勿。

冀得凉渐和耳。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惟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言一。

此诸贤粗可。时见省。甚为简阔。远顷异。多小患。而吾疾笃。不得数为叹耳。宰相安和。殷生无 恙。时面兄。当宣兄怀。啖豆鼠伤如佳。今送。能啖不。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

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秋中感怀。异雨冷。足下各可可耳。胛风遂欲成患。甚忧之。力知问。

译文:

刚刚得到书。知道您问。我想中冷。很糊涂。向住宅上静好睡眠。都不知道您来门。很无意。遗憾的是,没有暂时面。王羲之的。知道想东。提前感谢一起到吴国的地方。为什么要走。想忘了。经过这样命令。略凉。你可以不。今天真看不。迟面。努力了解问。王羲之的。遵从回答。对兄弟以释放。

哪一个。你不可以说。不知道聚集太阳。只要有感慨叹息。各慎护。前和嫂子试着寻找屏风。就不能这样做了。突然这灾祸。情愿不就。缅甸是永绝。疼痛的至深。情不能已。何况你怎么能胜任。怎么办。怎么办。由于没有叙述哀伤。悲哀心酸。

时间像奔驰。嫂子逝世两周年。上月穆松周年。瞻仰廓然。永远只有悲摧。爱情像切割。你也增加羡慕。省疏酸感。他的灵柩垂到。永远只有死羡慕。疼痛贯穿心腹。痛应该怎么计算。慈颜幽蔽将近三十年。但我们不要不要。不知道能胜任治理。始终不说话。梗阻绝。该当怎么办。我一会儿到勿勿。比增加下。

省另。具备以下大小问。为安慰。多分散。想念您在心情。武昌等你。也有许多远宦。您兼具。并多次问不。我近来病重。救命常常忧虑。我粗略平安。知道您情到。

早晚城市。动静清和。想必您出使回来。准备时候州将桓公告诉。安慰感情。盼望您有使命的。谢无奕外任。多次写信问。没有别的。仁祖天去。言罢悲哀心酸。怎么可以说。

我想嫂子安和。从下都好。松树上下到。隔离十八年。又找到一个集。又悲又安慰。什么东西比喻。嫂嫂快到重。忧思很深。穆松难为情地。自我安慰。就像小差。所以不要不要。

希望得到凉缓和了。凡随从都有有问题。粗略平安。只有修记载在远方。音讯不敷。在情。司州病重。不果西。公私可恨。您所说的:。全部情况。我没有异议。各问想必您别具。不再说一。

这是你们大体可以。当时被撤销。极为简单宽。远顷不同。很多小问题。而我病重。不到几为之感叹罢了。宰相安和。殷先生没有

还好。当时面哥哥。当宣哥哥怀。吃豆鼠损伤如好。现在送。不能吃不。得到您毛毡。胡桃药两种。知道您到达。戎盐是重要的。这是吃所需。知道您认为需要服用。

方回最近的。不允许我这个想法。知道我的希望。这里有成说。无缘见到你。因为当一笑。秋中感念。不同雨冷。您都可以可以啊。脾风就想成患。非常担心的。努力了解问。

七、淳化阁帖各版本差异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传统法式,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

《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法帖之祖”。中国最早书帖《淳化阁帖》是公认仅存的孤本,因其中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而被视为无价之宝。

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

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

明王铎《拟山园选集》卷三八《跋淳化阁帖》:“兹《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睢州又称葵丘、睢阳)袁氏六焉,后得粤东李氏二焉,皆宋拓枣木,似王著初本也。”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致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睢阳袁氏本、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然以上海图书馆藏明袁枢、袁赋诚父子递藏本,又称《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为最佳,2017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部珍藏版。

传世的《淳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十卷本,为明代袁枢、袁赋诚家族藏本,也称睢阳(尚书)袁氏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淳化阁帖》(泉州本)十卷本。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王右军书》(泉州本)残本(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等。

宋淳化三年(992年)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

2019年03月,又见明代拓本《淳化阁帖》亮相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卖会。

八、淳化阁帖哪个版本最好?

目前,淳化阁帖的版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明代的版本,另一种是清代的版本。明代版本的淳化阁帖是由明代书法家杨凝式所抄写,其特点是字体清秀、线条流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清代版本的淳化阁帖则是由清代书法家王铎所抄写,其特点是字体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雄浑壮观之感。

  那么,哪个版本的淳化阁帖更好呢?这其实是一个主观问题,因为每个人对于书法的喜好和审美都不同。如果你喜欢清新脱俗的风格,那么明代版本的淳化阁帖可能更适合你;如果你喜欢雄浑壮观的风格,那么清代版本的淳化阁帖可能更适合你。

九、淳化阁帖的历史意义?

《淳化阁帖》问世,说明当时宋太宗皇帝如此重视其书道,以朝廷之力来治帖,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它表明了宋皇帝热心艺术,对内府所藏的秘帖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整理,这还是第一次,其意义是很大的。

因在印刷术尚未发达的宋代,朝廷不惜力量将内府的秘物进行复制,使得人们不易得见书法名迹得以见之,并得以流传和保存下来。以后就有大量翻刻帖和其他丛帖似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所以,从我国书法角度来说,宋太宗在我国皇帝书家功劳簿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同时,以这种刻帖的方法,以此来宣扬历代书迹,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创举。故自王著摹刻《淳化阁帖》以后,直接影响了宋以后近一千年注重帖的风气。

十、《淳化阁帖》刊刻于什么时代?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