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瓷器的特点

路路发 2023-04-05 07:57 编辑:admin 88阅读

关于建窑产品的胎釉和器型问题。宋代很多瓷窑都生产黑釉碗盏,要把其他窑口的黑釉碗盏与建窑产品鉴别区分开来,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把握建窑产品的胎、釉、器型特征,多见实物,多识出土物,多加比较,以利鉴真,而不能象有些文章图录,只述皮毛,未及真谛。根据笔者在闽北近十几年来对建窑产品的收藏鉴赏经历,并从建窑产品的实物来印好敬证研究亮袜核,其鉴真要点可概括为:

1.胎:建窑产品因胎土含铁量高,胎骨极厚重坚致,呈黑褐色,质地粗糙但十分坚硬,古有“铁胎”之说,敲之有清脆悦耳的金属敬掘声。碗盏类的口沿部份胎较薄,腹部以下至底与圈足则厚度最大,有的则厚达1 厘米,胎薄者少。北宋碗盏胎体比南宋更为厚重粗糙,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均有露胎处,露胎面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整,这是建窑黑釉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2.釉:釉色黑而滋润,有光泽,釉面有白色小疵点,口沿为褐色。碗盏类口沿釉薄(仅1毫米),腹部以下逐渐增厚,碗盏内底最厚(达7--18毫米),器内满釉, 器外壁施釉不及底,器内外釉里见有细长的兔毫纹,兔毫纹不明显,兔毫纹在阳光下闪蓝银色光。器外壁釉有垂流厚挂现象,在器底周围凝聚成不规则的滴水珠状釉珠,滴珠大者真,这是建窑黑釉碗盏的重要特征之二。

3.器型:建窑产品以兔毫纹碗盏为多见,另见有少量的钵、玉壶春瓶、小罐、小壶等,器型偏小,大器少见,其胎、釉特征与碗盏类相同。最具特色的建窑兔毫盏有敛口和撇口两大类,据建窑遗址出土物分析,撇口碗盏少于敛口碗盏,其造型皆为口大足小,形如漏斗,底足为浅圈足,可见旋坯纹。有的碗盏底足见阴文印刻有各种文字、图案纹。碗盏类口径最大的有20厘米左右,小的9厘米左右,较为常见的为12厘米左右,标准器为12.5厘米左右。

4.价值:据铁源主编、华龄出版社1997年1 月版《民间古玩买卖价格》第11页载:1995年美国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一组3件宋建窑小盏,口径分别为10.5、9.8、9.5厘米,成交价为3680美元,约合为人民币10000元一件。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撇口型的比敛口型的出土和传世要稀少的多,比较珍贵。笔者的私人古陶瓷陈列研究室“富屯宝斋”收藏有2件宋代黑釉兔毫盏(民间古玩买卖价格)第11页载:1995年美国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一组3件宋建窑小盏,口径分别为10.5、9.8、9.5厘米,成交价为3680美元,约合为人民币10000元一件。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撇口型的比敛口型的出土和传世要稀少的多,比较珍贵。笔者的私人古陶瓷陈列研究室“富屯宝斋”收藏有2件宋代黑釉兔毫盏。撇口盏高4.8 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3.5厘米,其胎、釉、 器型与本文上述鉴真要点完全相符,现特予以刊登发表,以供读者鉴赏时参考。

建窑以产黑瓷而著称。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

建窑瓷器的特点:

1、建窑瓷器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

2、建窑瓷器以碗盏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玉环圈足,有旋坯纹。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王戋 、供御铭文,为朝廷贡品。

3、釉色黑而润泽羡首誉,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因釉色细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称兔毫盏,按建窑瓷器的釉色又叫金盏、银盏和蓝盏。蓝盏更为可贵。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其釉面开细小蝉羽纹,点缀着雪花片的金星、银星芹凳和红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以至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兄段红色的光点,盛满水其金红色光点在水中跳跃,其妙无穷。

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如猜钴料烧冲橡顷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散陆定的特点